想成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的你我,已經具備好進入PM世界的能力了嗎?今天分享簡報呈現、在產出一個能夠幫助使用者達成目標app之前該怎麼做決策,以及產品經理的定位。
簡報 = 簡單呈現你的決策
簡報能力,不管是不是一位產品經理,是大多人必須具備的能力,做好一份夠簡單卻能清楚傳達資訊的簡報,並且清楚演說給台下聽眾,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聽懂!」並且「給你回饋」。以下紀錄課程重點- 一份簡報一個主題,一張簡報一個重點
- 圖片>表格>文字
- 先講結論既可節省時間,還可引起好奇心
- 內容順序有邏輯
- 提供選擇方案
為什麼要做決策?決策怎麼來?

一個決策的形成是為了能夠順利產出產品,而一個產品的產出是為了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那PM是怎麼發現使用者的問題?以粉絲團經營來說,通常是透過後台數據結果,初步發現在某個時刻觸及率或按讚數大幅度增加或減少時,再經由其他數據做交叉比對,探究可能的原因。
當可能原因找出之後,目標當然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則會依照目前現有資源或技術去達成這個目標。
但其實這樣的過程,並不是run過一遍就算是真正結束。一個產品上市後,會依照使用者反饋(市場反應)去做修正,然後再上架測試...不斷地上架測試-->修正-->上架測試的循環。但若要問我何時才算是一個產品的終止點,這個答案,我想就等我真的成為PM後,我才會知道。😅
你認為的產品經理是...?
小組討論
講師:為什麼需要產品經理?-> 你是老闆要找這樣的人?
這個問題,我們討論的很熱烈,紛紛道出各自認為的「產品經理」定義,小結如下:公司內部角度:產品經理在公司內部扮演著橋樑角色,進行跨部門溝通及整合。
公司外部角度:產品經理是個市場觀察者,也是位在市場裡尋找「機會」的人。並且,結合當時技術,產出一個可以替客戶解決問題的產品。而所謂的「機會」,是找出顧客需求並解決連顧客自己都說不太清楚的潛在需求。
這聽起來似乎很抽象,不過,組員小罡提出一個福特汽車發現客戶需求,製造出一個解決客戶問題並超越期待的產品案例,我覺得,這很能表達我所認為的產品經理應具備的特質。
他說:
19世紀,是個以馬(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
當時福特汽車問顧客,對於交通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嗎?
顧客:需要更快的馬(車)!
而福特汽車結合當時技術,製造出「汽車」!
這應該就像當時使用按鍵操作手機打電話的我們,沒想到後來APPLE竟然設計出了用面板觸控還可上網的iphone 3GS那樣的驚訝吧!
![]() ![]() |
PM任務&定位 |
產品經理是用戶在公司內的代言人
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描述,是的,產品經理的確是用戶在公司內的代言人。一個好的產品或服務,並不是所有參與專案者,關起門來在辦公室內邊喝咖啡邊想像著用戶喜歡什麼,而是必須走出門外踏入市場與潛在客戶接觸並發現問題,產品經理即是身負這樣責任的人,也就自然成為用戶在公司內的代言人。
-------------------------------------------------------------------
[murmur] 「喜愛粉絲團」簡報表現反思
開始上課到目前為止,我每一個夜晚都在回想,當天自己對於課程內容的吸收有多少、簡報表現、問問題給回饋、粉絲團經營進度,寫「非自娛」的日誌這四件事,我有比前一天更進步一些嗎?我也發現自己能夠昏倒在床上的時間,一天比一天少,因為,我很想將日誌寫好、把簡報做好。但時間花得多不代表簡報內容品質有同等的好。說到這兒,看似是我時間安排不好,但自己認為效率不高應該是主要原因。趁今日作業-回想這幾天時間分配簡報,好好省思,找出問題。
[今日趣事]
噢,對了,這禮拜依各組討論情況有了新組名_面面相覷組 、好整以暇組、如火如荼組
覺得取名好有趣,為了有更多元的組合,提議每日座位都可以換,很期待下次新的組合😎
今天聽到的新名詞:與KPI不同的「OKR」
連結:一次讀懂 Google、Linkedin 都在用的 OKR 目標管理法
to be continued👋
1 意見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