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7_ 做產品,你搔到重點(爽點/痛點/癢點)了嗎??

By Jouyu - 3月 12, 2019

    過往在學校所學習的服務設計,是透過實地觀察訪問、整合問題及使用設計工具,找出用戶的「痛點」。就我所認知的「痛點」,是令用戶覺得很「困擾」(它可能會被用戶在乎放在心上,也可能會被用戶忽略),並且會希望有人提出好辦法來解決它,解決完的瞬間會得到極高的滿足感。在這堂課程中,講師提到原來不是只有「痛點」,還有「爽點」跟「癢點」。

好產品的爽點/痛點/癢點

爽點 - 幫助用戶累積很久的需求  瞬間被滿足

  「爽點」的定義,我覺得很有意思,在這樣的解釋下,因為「爽點」貌似具有時間性,強調因為累積很久瞬間被滿足就會很爽?!但也因為容易被滿足,情緒很快地也會降下來。而且這樣的爽點,對照馬斯洛需求理論,即是最基礎的生理需求。以自己為例,每次在自由行當中,「水」對我來說是相當珍貴的物品。因為你無法時時刻刻買到水,必須分配喝水量,當自己走得又渴又累時,終於找到當地超市買瓶礦泉水,喝下的那一瞬間,真的就是非常開心,幾乎像是得到了全世界那樣開心。

                       
痛點 - 幫助用戶抵禦他的恐懼

    舉自己為例,每一次安排自助旅行,除了安排行程之外,還有景點、活動票券的訂購,而訂購票券這件事,對我在安排旅程來說是最麻煩(壓力大)的事,因為你必須至官網訂購(克服語言)、付款取票(須事先查詢取票位置、取票流程)等到當地可能無法掌握的事。幸好,Klook的出現,解決了我的問題。這平台整合各個國家的景點、活動觀光活動,提供線上訂購票券,不只價格比較便宜,到當地只要出示存在手機app內的條碼就可使用或兌換,很方便。此外,最能提高我對這平台信任感的原因,是網頁下方會有已購買者回饋使用的心得,回饋心得內除了評價之外,還會附加其他詳細資訊(文字加照片),比如該怎麼走去換票點、挑選哪個位置視野較好等等。


    每當走完一個景點,就會覺得 Oh! Yes 我又解開了一個任務

Klook訂購畫面

Klook使用回饋 

癢點 - 幫助用戶活出理想的自我

  「癢點」,令人發癢的點?我腦海中浮現出「蠢蠢欲動」的畫面。期待、投射或是說崇拜一個與你相似卻比你強的人,或者,我個人認為也可以這麼說,渴望、追求那個人擁有你所沒有的特質,抑或是「想要」但不一定是需要的物品,總之,這個點是你最後想成為的人或者想要得到的物品。比如,蔡依林是我最關注的藝人,除了她在音樂表演上的努力及關注社會議題弱勢團體,此外,是她從出道歷經低潮、遭人否定嘲笑到自我轉變一路成長的故事,我看到她的堅強不畏懼。

產品/服務設計的輔助工具

    這次小組討論,講師讓我們以開設咖啡館為主題,試著操作人物誌(Persona)用戶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這次因為課堂限制(時間及場地),無法實際找訪客受訪(或許當時可以把組員當作受訪者參考),讓我們對TA的設定比較難去掌握。但整體上,我覺得可以一步步跟大家討論、思考TA的接觸點、想法、感受整個服務旅程仍是蠻好玩的。
   
     之前,在研究所課堂學習服務設計時,就蠻常用這兩種工具來作產品/服務發想。我們除了實際觀察、訪查用戶行為畫出Persona及需求,此外,我們也很常使用便利貼樂高積木進行發想設計及最後使用者旅程的呈現。

      以下是當時所內課程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針對O2O線上線下活動設計服務整合專案的課程紀錄。滿滿的便利貼及創意滿點的樂高組合,都是經過不斷發想、收斂討論出來的點子,雖然真的很燒腦,佔滿了我們的服務設計,但我覺得這些都是有助於觀看者更容易了解整個服務旅程。

Persona
Persona發想與設定


樂高積木呈現






to be continued   👋










  • Share:

You Might Also Like

1 意見

技術提供:Blogger.

Day15_魔鬼藏在數據裡!

魔鬼藏在數據裡,那我認為即使提供一堆數據給你,你必須有辦法在這些數據裡,分析、挖出對你有幫助的「細節」,否則,在你面前它就只是一堆數據。 第一隻羊/領頭羊/狼 有使用者就會開始產生使用數據(資料),那要如何建立使用者?產品完成後的第一批用戶就是 第一隻羊 ,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