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_做產品從「懂人性」開始,但該怎麼學習「懂人性」?

By Jouyu - 3月 11, 2019

     PM做產品,首要任務是從「懂人性」開始,那為什麼要從懂人性開始?因為現在的使用者,是越來越重視產品/服務是否能帶給他們完整且美好的「使用者體驗」,因此,業界及學術界紛紛開始重視使用者體驗,並提倡以「同理心」了解使用者需求,做出能滿足其需求的產品之目標。

同理心的定義是「站在他人立場去著想」,那反過來呢?

    我所認知的「同理心」定義,是站在他人立場去著想,也就是將自己擺放在當事者位置,試問當自己遇到同樣問題時,我會怎麼去處理?不過,雖然同理心可以幫助自己思考他人的感受,但每人最後抉擇不見得會相同。我個人是這麼認為,同理心是進入當事者的角色去思考,那從另一方面想,我也是能以旁觀者角色去觀察當事者,有時跳脫出來看,也能看見一些沒發現的事。比如實地訪查,就必須在不影響使用者行為之下觀察他的行為,從中瞭解並思考為什麼他是這樣的反應。要了解一件事情,並不全然要從頭到尾跳入當事者角色裡。

 


人的生存意義 需求 情緒



   人的需求是一層一層被滿足,從基本的吃飽喝足、人身安全感、情感歸屬、尊重到最終自我實現。例如,當一個人經濟處於匱乏時,只會想要努力工作賺錢以維持基本生活,最高層的自我實現需求,自然不會放在第一位,你我都曾應該聽過「飯都吃不飽了,哪還有遠大理想抱負」之類的話。

    當需求被滿足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匱乏)時,這樣的情感會帶出每個人的情緒,滿足時,會感到快樂,匱乏時,令人感到憤怒或恐懼。

而「情緒」的背後,藏了「滿足」或「未被滿足」的需求。

「後記」

今天講師在課程最後拋出了一個問題

反思及記錄自己今天最強烈的情緒時刻,想想背後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我想了想,就屬3/11凌晨2:30的那個事件,令我覺得擔心害怕。
我在昏睡中聽見反嘔的聲音,立馬從床上彈起來,沒錯,我的狗女兒-哞哞吐了,吐了滿地...因為擔心她的身體,我整夜都沒睡好,直到六點起床整裝出發去搭高鐵,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太過誇張,但她就像我的小孩ㄧ樣,無法不擔心。





to be continued👋






  • Share: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技術提供:Blogger.

Day15_魔鬼藏在數據裡!

魔鬼藏在數據裡,那我認為即使提供一堆數據給你,你必須有辦法在這些數據裡,分析、挖出對你有幫助的「細節」,否則,在你面前它就只是一堆數據。 第一隻羊/領頭羊/狼 有使用者就會開始產生使用數據(資料),那要如何建立使用者?產品完成後的第一批用戶就是 第一隻羊 ,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