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做產品,首要任務是從「懂人性」開始,那為什麼要從懂人性開始?因為現在的使用者,是越來越重視產品/服務是否能帶給他們完整且美好的「使用者體驗」,因此,業界及學術界紛紛開始重視使用者體驗,並提倡以「同理心」了解使用者需求,做出能滿足其需求的產品之目標。
同理心的定義是「站在他人立場去著想」,那反過來呢?
我所認知的「同理心」定義,是站在他人立場去著想,也就是將自己擺放在當事者位置,試問當自己遇到同樣問題時,我會怎麼去處理?不過,雖然同理心可以幫助自己思考他人的感受,但每人最後抉擇不見得會相同。我個人是這麼認為,同理心是進入當事者的角色去思考,那從另一方面想,我也是能以旁觀者角色去觀察當事者,有時跳脫出來看,也能看見一些沒發現的事。比如實地訪查,就必須在不影響使用者行為之下觀察他的行為,從中瞭解並思考為什麼他是這樣的反應。要了解一件事情,並不全然要從頭到尾跳入當事者角色裡。



人的生存意義 需求 情緒

當需求被滿足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匱乏)時,這樣的情感會帶出每個人的情緒,滿足時,會感到快樂,匱乏時,令人感到憤怒或恐懼。
而「情緒」的背後,藏了「滿足」或「未被滿足」的需求。
而「情緒」的背後,藏了「滿足」或「未被滿足」的需求。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