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3_除了做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還必須懂得怎麼黏著你的客戶

By Jouyu - 3月 20, 2019

黏著你的顧客



  「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後」簡單三階段,幫助你我思考除了做出可以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之外,還得要思考如何提高用戶對app的黏著度(依賴度)。在每個框框裡,有它的心法在,因此,我想以自己使用經驗對照著這些心法,看中了哪些。回想自己過往使用app,目前用得最滿意,且需要用到時第一個會想打開使用的app,應該就屬klook了,不過也因為已經使用兩年多了,有些步驟已經忘了先後順序,所以我只會選與我目前使用感受相關的框框。


使用前


使用動機是因為當時我必須安排日本自助遊行程,上網搜尋,發現有許多旅遊部落客寫文章推薦klook,看了內文覺得這個app可以幫助解決我的困擾,因此我就下載了app試用看看。




使用中


對我來說,Klook app介面風格我覺得簡單不複雜,且旅遊地點、活動類型的分類清楚,很快可以搜尋到我想要的資訊。再來,每一個活動下方都會有使用過的用戶的反饋,讓我減少對這個活動的疑慮(減少行動所花時間)。





每個活動的價格,會以原價跟特價做比對,讓我覺得「誒!用app訂比在現場買便宜!」(定錨效應),另外,會寫說有多少人(e.g. 96k)已經參加過此活動(從眾效應),會加深我想訂這個活動的慾望。





完成活動後以及完成活動給予反饋評分,會分別給予1-5%及80積分,而這些積分是可以用來折抵下次訂購活動費用,對我來說,算是個不無小補的回饋,也因為如此,為了累積積分,我會持續使用klook。




使用後




不定期寄email通知我目前新的促銷活動,增加我對klook的印像。




不管是否真的要出國旅遊,平常有空,仍會想打開app瀏覽一下其他國家是否有什麼有趣的活動。




用戶就是最好的業務員

人就是最好的媒介,當用到好用或CP值高的產品時,就會迫不及待與親朋好友分享,比如,媽媽會喜歡分享育兒好物、女性會喜歡分享好用美妝等等,以下有幾種方式:

1.口碑行銷
   自身的使用者體驗或功能效率大幅超過競爭者,就會忍不住向別人推薦使用,另外,產品名稱也必須取得好,讓人好記住、好搜尋。比如,我覺得Panasonic NA98 奈米水離子超好用,比使用一般吹風機頭髮快乾不毛躁,我曾向朋友推薦過。

2.雙向優惠

   適用於具有收費價值的產品,且優惠與產品有關。就拿Klook來說,,除了活動完成及留言回饋會送積點之外,首次下載app使用或邀請朋友下載使用app訂購,活動完成後就會送折價券,可在訂購活動時折抵,非常划算。

3.自動曝光
   適用於容易展示成果的產品,例如IG,或者是產生的成果通常要能讓使用者找到產品,像是壓字或連結,例如濾鏡照相app B612

4.社群擴散
   適用於要有朋友才能(好)用的產品。比如,FB在註冊過程中會讓使用者可以選擇各種管道邀請好友,或是不斷推薦你可以加入的好友(不過,其實我覺得很煩,不喜歡這個功能)。

5.聯盟行銷
    實際讓用戶做業務員,幫銷售給分潤,當每個人都推廣給周圍6個人,知道產品的人會變得很廣。
例如:小米小店-讓社區里長替自己打入三線城市

6.瞬間爆發的病毒式行銷
  除了口耳相傳之外,大家會瘋狂模擬你、跟風而造成更大效應,例如寶可夢(會看到一群人邊騎機車邊拿手機找怪),旅行青蛙(大家會在社群上互相哭,各自傲嬌的青蛙怎麼還沒回來😆)




to be continued👋

  • Share: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技術提供:Blogger.

Day15_魔鬼藏在數據裡!

魔鬼藏在數據裡,那我認為即使提供一堆數據給你,你必須有辦法在這些數據裡,分析、挖出對你有幫助的「細節」,否則,在你面前它就只是一堆數據。 第一隻羊/領頭羊/狼 有使用者就會開始產生使用數據(資料),那要如何建立使用者?產品完成後的第一批用戶就是 第一隻羊 ,常見...